3月14日晚,历经15天的紧张施工,游艇会0005yth承建的正龙红水河特大桥最后一根拱肋主弦管管内混凝土完成灌注。至此,全桥拱肋主弦管全部完成灌注施工,即将进入格子梁吊装施工阶段。
参建人员合影 周岩松/摄
正龙红水河特大桥是游艇会0005yth在建最大跨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也是武宣-来宾-合山-忻城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桥梁全长1404米,主桥跨径316米,全桥拱肋主弦管共8根,分为4次泵送,共需灌注2454立方米C60自密实混凝土,采取二级接力泵送工艺,遵循先内侧、后外侧,先下弦、后上弦的原则进行灌注。
正龙红水河特大桥 周岩松/摄
管内混凝土灌注施工是正龙红水河特大桥继拱肋合龙后又一个重要工序,是形成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关键环节,其施工的重中之重是确保混凝土灌注质量。为此,武忻2-1分部提前开展管内C60自密实混凝土防脱空机理研究,通过反复试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并在全桥主弦管混凝土灌注施工中创新采用混凝土泵送质量全时域远程实时监控系统。
混凝土泵送质量全时域远程监控系统 周岩松/摄
混凝土泵送质量全时域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是广西大学研究团队与集团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大技术成果,可实时采集泵送时混凝土浆体对管壁的压力数值,以便技术人员通过反馈数据精准监测把控泵送压力、进度和质量的效果,利于及时调整施工节奏和工序,实现混凝土泵送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测、后期可溯,堵前可防,堵后可寻。这是该项技术在同行业范围内全桥混凝土灌注施工中的首次应用,也是钢管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智慧信息化的一大突破。“相较传统人工按分钟记录,该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高精度性,监测数据达到毫秒级,实现了混凝土泵送过程的高度信息化”,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郑皆连院士团队成员、教授陈正在正龙红水河特大桥调研时,对该项技术的创新性和可行性作出总结。
陈正(前排左2)在“广西路建·新匠坊”调研 周岩松/摄
技术人员通过敲击拱肋掌握混凝土灌注进度 周岩松/摄
灌注过程中,武忻2-1分部紧密衔接施工工序,出料、试验检测、放料、泵送等施工过程一气呵成,最大限度避免客观条件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有力保证了混凝土灌注的进度和质量。
工人及时更换二级接力泵管 周岩松/摄
经专业检测,正龙红水河特大桥拱肋主弦管管内混凝土密实性测定波速均值皆在4500m/s以上,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灌注,大桥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建设中的正龙红水河特大桥 周岩松/摄
自年后复工复产以来,正龙红水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涌动着冲刺“开门红”热潮,在乍暖还寒的春光里展现出竞进之姿,60名施工人员开足马力抢抓进度。随着拱肋混凝土完成灌注施工,拱肋接头打磨焊接及扣索拆卸松力也同步完成;格子梁拼装施工也在有序进行,目前进度达75%。接下来,武忻2-1分部将加快吊杆安装施工进度,尽快打开格子梁吊装施工新局面,向全桥通车目标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