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南宁-湛江高速公路南宁至博白那卜段(简称南湛高速广西段)K25+000-K185+262.480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项目全线已具备通车运营条件。
那隆南互通枢纽 覃靖杨/摄
交工验收预备会现场
南湛高速广西段全长186.8公里,是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东融”、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通道和区域枢纽。集团公司承建的南湛高速广西段1标路线全长约116.5公里,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围绕“智联南湛 悦行两湾”建设主题,聚焦工程建造关键技术,通过信息化、科技化手段,在结构、施工、管理上实现多项突破,形成可示范、易推广的智能建造技术和经验做法,推进工程高质量建设。
南湛高速广西段1标 覃靖杨/摄
匠心智造拱桥建设新名片
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是南湛高速广西段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主桥为跨径260米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采用“低位拼装+中段拱肋门架法”整体提升施工工艺,整体提升节段长202米,提升重量约1800吨,一次提升高度达63米。
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 罗雄鹰/摄
为提高智能化建设水平,把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打造成为广西又一张拱桥名片,集团公司建设团队将“BIM+”技术的可视化、信息化、集成化协调性等优势,与倾斜摄影、数字孪生、三维激光扫描等多项前沿技术创新整合,实现现场施工关键数据多元化采集、信息化实时分析、数字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指导施工。
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数字孪生智能显控系统
项目依托大桥开展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基于多源感知的智能化特大跨径钢管拱桥整体提升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基于多源感知的智能化特大跨径钢管拱桥整体提升施工控制关键技术,通过集成测量机器人、形变雷达等多源感知大数据,引进数字孪生技术,与BIM技术整合应用,研发创建“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数字孪生智能显控系统”,实现“状态感知、数据融合、算法分析、反馈输出、设备响应、精准调控”的大段拱肋整体提升高精度、高效率、高智能化可视化施工,为大桥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整体提升过程 罗雄鹰/摄
项目通过“BIM+倾斜摄影技术”应用,在拱肋节段低位立拼施工过程中,实现了缆风绳、自重式地锚等施工临时结构物实际施工放样位置坐标与方案模拟提取位置坐标偏差小于1cm;应用“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中段拱肋与边段拱肋的快速高精度合龙,全桥共16个合龙口的最大合龙轴线偏差为9mm;通过“BIM+智慧管理平台”应用,实现对大桥工程进度情况、安全生产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管理。
高速高清摄像测量系统 罗雄鹰/摄
智能管理贯穿项目全过程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项目采用沥青混合料拌合站数据采集系统和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智能管控系统,实现沥青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情况的动态评价和预警,全面提升施工管理水平,降低施工风险,夯实质量管控精细化基础,提升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智能管控系统示意图
沥青摊铺现场 覃靖杨/摄
在箱梁预制施工中,采用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全自动智能真空压浆系统、全自动智能喷淋养护系统,精细把控每一道工序,多措并举打造品质箱梁。在隧道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方面,项目在隧道洞口设置智能化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严格控制进出洞人员;使用高清摄像视频监控系统、“一人一卡”定位器,实时监控洞内施工环境和车辆人员动态,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
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 罗雄鹰/摄
南湛高速广西段1标的那楼服务区和那隆服务区建设样式不仅融入了当地的“那”文化元素,还采用中式阁楼建筑风格,整体形象简洁、美观、大方,服务区内配置智慧全景监控系统、智能消防报警、智能语音广播系统和智慧公厕系统等,让旅客享受更舒适、更便捷、更智慧的高速出行体验。
那隆服务区 雷贵平/摄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集团公司还联合多家单位积极开展《基于光纤技术的道路服役状态感知设备研发与成套技术应用》研究,通过研发路用光纤传感器,构建路面长期监测数据库,实现沥青路面长期性能实时有效评估和服役性能精准预判,建立基于光纤监测技术的沥青路面典型示范工程,推动广西公路建设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
面层传感器封装效果
创新引领项目提质增效
为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南湛高速广西段1标项目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以科技力量为引擎,为打造品质工程提供坚实保障,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沉井外围收放式井壁模板结构 罗雄鹰/摄
在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建设中,建设团队创新采用高孔隙比材料幕“先预防坍壁+后可靠固壁”助沉和井周承载力保证技术,成功避免井壁发生坍塌的风险的同时,保证沉井周边的承载力;研发了“简捷易操作、安全稳定助沉”技术,保证沉井顺利下沉至标高位置后,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实现精准下沉;在拱肋整体提升过程中,团队还创新研发一种塔顶载荷分布结构装置,该结构能有效将集中荷载均匀分布至塔架,保证荷载传递的均匀性及塔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多重截、降地下水及稳井周、井底地质”技术,保证沉井内不积水 罗雄鹰/摄
南湛高速广西段1标积极开展QC课题研究,如面对隧道工程不良地质等各种难题,项目技术团队开展了《软弱破碎围岩小近距隧道群施工变形控制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促成了一系列技术成果落地,为隧道施工生产提质增效。针对箱梁架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外观通性问题,项目开展《一种箱梁翼板及底板吊装保护装置的研制》创新型QC小组活动,并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
隧道二衬平整、美观 罗雄鹰/摄
截至目前,南湛高速广西段1标科研课题已完成科技立项18项,获得专利授权30项、自治区级工法1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获得全国钢结构优秀I类QC成果2项,全国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大赛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一类QC成果4项,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金奖2项,“八桂杯”广西BIM技术大赛一等奖。